【原文】
师曰:脉肥人责①浮,瘦人责沉。肥人当沉,今反浮,瘦人当浮,今反沉,故责之。
【注释】
①责:求。
【译文】
老师说:给肥胖人诊脉,若脉浮,应当寻求致浮的原因;为瘦弱人诊脉,若脉沉,应当查找致沉的根源。因为肥胖人脉象本应当沉,现反而见浮;瘦弱人脉象本应浮,现反而见沉,皆为反常之脉,故理应查找原因。
【评析】
本条论体质肥瘦与脉象浮沉的关系。
肥人肌肉丰厚,经脉不易显露,故其脉沉;瘦人肌肉浅薄,经脉易于显露,故其脉浮。假使肥人而见浮脉,瘦人而见沉脉,这是反常现象,应作进一步研究。
【原文】
师曰:寸脉下不至关为阳绝,尺脉上不至关为阴绝,此皆不治,决死也。若计其余命生死之期,期以月节克之①也。
【注释】
①月节克之:月令季节和疾病相克的时期。
【译文】
老师说:寸脉不下行至关,此为阳绝,尺脉不上行至关,此为阴绝,这都是疾病不治之候,可以决定其预后必死。假使要预计他的生死日期,可按月令季节和疾病相克的道理去推测。
【评析】
本条以五行生克之理,阐述节气和疾病预后的关系。
寸脉主心肺之阳,尺脉主肝肾之阴,关脉在中,主阴阳之升降。今脉搏仅见于寸部,而关部尺部不见,是阳气有升无降,所以称为阳绝。或脉搏仅见于尺部,而关部寸部不见,是阴气有降无升,所以称为阴绝。《内经》说:“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今阴阳偏绝,故其预后当凶,而大致多死于和疾病相克的月令季节,如肝病死于秋,心病死于冬,肺病死于夏,肾病死于长夏之类。
【原文】
师曰:脉病人不病,名曰行尸①,以无王气②,卒眩仆、不识人者,短命则死。人病脉不病,名曰内虚,以无谷神③,虽困无苦。
【注释】
①行尸:喻徒具形骸,虽生犹死。
②王气:“王”读“旺”,指脏腑牛长之旺气。
③谷神:水谷的精气。
【译文】
老师说:脉象有病而外形无病的,叫做行尸,是脏腑生气已竭的表现,若突然昏眩仆倒不省人事的,则会夭折而亡。若外形病而脉象正常的,叫做内虚,这是因水谷之气缺乏而致,虽然身体困苦,也不会有大的危害。
【评析】
本条讲辨别脉病与人病的预后吉凶。
脉为人的根本,诊脉不仅有助于辨证,而且能提高预见性。当发现脉有病象,即使形体正常,也当及早防治。因为脉病标志着根本大伤,脏腑已无生气,每致突发暴病而不及救治。若能在未病之前,及早医治,或可免于死亡。反之,外形虽病,而脉象正常,则知根本未伤,不过谷气暂时不充,虽然自觉病情较重,预后也必良好。《内经》说:“形气有余,脉气不足,死;脉气有余,形气不足,生。”也就是这个意思。
蔓草虫豆
【原文】
问曰:翕奄沉①,名曰滑,何谓也?师曰:沉为纯阴,翕为正阳,阴阳和合,故令脉滑,关尺自平。阳明脉微沉,食饮自可;少阴脉微滑,滑者,紧之浮名也,此为阴实,其人必股内汗出,阴下湿也。
【注释】
①翕(xī)奄沉:脉来盛大,忽聚而沉,如转珠之状。
【译文】
问:脉搏浮动,忽然而沉,名叫滑脉,这是什么意思?师答:沉为少阴纯阴,翕为阳明正阳,浮沉起伏并见是阴阳和合之故,所以形成了圆转流利的滑脉,而关尺部自平。阳明脉微沉,则饮食尚可;少阴脉微滑,所谓滑,指紧而升浮之状,这是少阴邪实,患者必有大腿内侧出汗,阴部潮湿的现象。
【评析】
本条讲滑脉的形象与机转。
少阴为先天之始,阳明为后天之本,少阴脉沉,阳明脉浮,阴阳和合,脉浮动而忽沉,这就是滑脉,表明气血充盛,经脉畅行流利,因而关尺自平。若阳明关脉微偏于沉,乃脉气升浮不足,但是虽虚尚不太甚,所以饮食还能自可;若少阴尺脉微滑,表现出紧而升浮,这又是少阴邪实的缘故,肾邪有余,故股内汗出而阴下湿。
【原文】
问曰:曾为人所难,紧脉从何而来?师曰:假令亡汗若吐,以肺里寒,故令脉紧也;假令咳者,坐饮冷水,故令脉紧也;假令下利,以胃虚冷,故令脉紧也。
【译文】
问:我曾被人问难,怎样才会产生紧脉呢?老师答:若发汗太过,或者催吐,导致肺脏虚寒,可致紧脉;若咳嗽的病人,因喝冷水,致寒饮内停,也能产生紧脉;若患虚寒腹泻,因胃中虚寒,同样可致紧脉。
【评析】
本条揭示紧脉的由来。
本条举例说明紧脉的产生,大多与寒邪有关,这在临床比较常见。如寒饮病人,每见脉象弦紧,少阴病阴盛阳虚下利,脉象也会见到沉紧。《内经》说:“诸紧为寒。”《金匮》说:“寒令脉急。”这都表明紧脉与寒邪有密切的关系。但是必须知道,这种关系并不是绝对的,脉紧的不一定必有咳嗽下利,咳嗽下利也不一定就现紧脉,应该脉症合参,才得全面。即以紧脉为寒来说,也有寒实与虚冷的不同,也应作具体分析,以免拘执片面。
【原文】
寸口,卫气盛,名曰高①,荣气盛,名曰章②,高章相搏,名曰纲③。卫气弱,名曰惵④,荣气弱,名曰卑⑤,惵卑相搏,名曰损⑥。卫气和,名曰缓⑦,荣气和,名曰迟⑧,缓迟相搏,名曰沉⑨。
【注释】
①高:脉气浮盛。
②章:脉形充实。
③纲:经脉满急强盛。
④惵(dié):恐惧怯弱。
⑤卑:低下的意思。
⑥损:气血减损。
⑦缓:徐缓柔和。
⑧迟:从容舒迟。
⑨沉:元气密固。
【译文】
诊寸口脉,卫气盛实的,叫做高;荣气盛实的,叫做章;高和章相互合聚,叫做纲;卫气虚弱的,叫做惵;荣气虚弱的,叫做卑;惵和卑相互合聚,叫做损;卫气和的,叫做缓;荣气和的,叫做迟;缓与迟相互合聚,叫做沉。
【评析】
本条就寸口脉象论荣卫的盛、弱与平和。
由于荣卫阴阳之气皆会于寸口,所以据寸口脉象的变化,可以候荣卫的太过、不足与平和元病。卫主气为阳,荣主血为阴,卫气盛则脉气浮盛,气浮为阳,所以名为高。荣气盛则脉形充满,形满为阴,所以名为章。高章相搏,则气与形俱盛,而经脉满急强直,所以名曰纲。“邪气盛则实”,所谓高、章、纲,是对荣卫太过特征的概括。卫气出于上焦,卫气弱则上焦虚,所以心中恐惧怯弱;《针经》曰:“血者,神气也。”荣气弱则血虚而神失养,因而羞愧自卑。惵卑相搏,则荣与卫俱虚,而气血亏乏减损,所以名曰损。“精气夺则虚”,所谓惵、卑、损,是对荣卫不足特征的概括。“缓”乃徐缓柔和,所以“卫气和名曰缓”。这里的“迟”,不是指三至的迟脉,而是舒迟从容之意,所以“荣气和名曰迟”。缓迟相搏,意味着荣卫俱和,则“阴平阳秘”,脉气内敛,因此名曰沉。总之,缓、迟、沉,又是对荣卫平和特征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