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在《马关条约》中割让了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至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在台湾省首府台北,割台的消息传来,“若午夜暴闻惊雷,惊骇无人色,奔走相告,聚于市中,夜以继日,哭声达于四野,风云变色,若无天地”。在自己不能主宰的情况下,被腐败的清政府出卖给日本,台湾人民的悲愤、无奈、绝望的心情,非外人所能体会。全台男女老少、市农工商、贩夫走卒,鸣锣罢市,涌入省府,愤怒抗议朝廷的割台行为,决心誓死保卫台湾。台湾著名诗人丘逢甲写下血书“抗倭守土”,并带头联名致电清廷,表示“桑梓之地,义与存忘”,愿意与驻台清军“誓死守御”。1895年6月2日,中国全权代表李经方与台湾总督桦山资纪在停泊于基隆海面的日舰“横滨”号完成了台湾交接手续,而台湾人民则以“台湾民主国”的名义,发誓“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在台湾岛上与日军展开数月的殊死斗争,是为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又称“乙未战争”。
反割台斗争是近代中国一次爱国主义的壮举。尽管它最后以失败告终,但它充分表现了台湾军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存忘的紧要关头,在反对帝国主义侵占祖国宝岛台湾的斗争中,海峡两岸的中国人不分彼此,同呼吸,共命运,相互支持,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的瑰丽诗篇。
孙中山是反帝的,也宣布废约,但国民政府一直在还清朝的赔款,并把还清前朝欠款作为它的一项功绩,经过国民政府的一些努力,和抗战胜利,废除了大部分的不平等条款,收回了大部分租界,但是对于边界条约,民国政府一直是承认的,所以民国地图一直是以这些条约为基础来绘制边界线的,从没有把远东或者中亚画为自己的主张领土。1945年中苏条约涉及远东领土的条款宣布中苏江面主权各半,其实就是对北京条约的细化。
同样的,根据《马关条约》,1945年前的中国地图也没有把台湾画在领土内,后来中日宣战,同时宣布两国间一切条约废止,加上日本战败,这样就构成了收回台湾的法理依据。
为什么会这样?有人不是幼稚地认为,不平等条约废除了,我们就可以要回丢失的领土了?
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是个大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