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英雄吴樾
天子脚下的北京城,朝廷命官竟然被炸,可谓是震惊朝野。慈禧太后闻讯后急令京城戒严,追查行刺之人及其党羽。由于刺客的下半身已炸烂,肠腹迸裂,手足皆飞,面孔血肉模糊,已难辨认,刺客的骨骸陈列多天也不见人来认领,血溅五大臣案陷入了扑朔迷离之中。后来,清廷的侦探史某偶到桐城会馆,才得知这件震动全国的谋刺案的发难者是秘密革命组织“少年中国强学会”的吴樾。
吴樾(1878—1905),字孟侠,又字梦霞。清末桐城人。光复会会员,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就学保定高等师范。1905年,绍英、载泽、端方、戴鸿慈、徐世昌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他深恨清政府预备立宪骗局,9月24日在北京车站谋炸出洋五大臣,事败,壮烈牺牲。1912年其弟吴楚将其移葬于此。国父孙中山新撰祭文,有“爰有吴君,奋力一掷”之句。
吴樾早年曾应科举,庚子事变之后,对清政府失望透底,因爱国而主张改革,由赞成立宪转而拥护革命。
早前的1905年2月,湖北省反清革命小团体“科学补习所”成员王汉谋刺铁良未成,之后留下遗书和手枪,投井自杀。这起刺杀未遂事件,给吴樾以极大的刺激。个人而可为,革命非群力即不效。今日之时代,非革命之时代,实暗杀之时代也。”暗杀为因,革命为果。暗杀虽于是他在这年春天,写完遗著《暗杀时代》,阐明自己的革命主张。
从时间和《暗杀时代》的内容看,此时吴樾行刺的具体对象是亲贵大臣铁良,而不是五大臣。1905年7月16日,清廷宣布立宪新政重要措施,派载泽、戴鸿慈、徐世昌、端方、绍英五大臣出国考察宪政。吴樾认为清廷行此事,“以欲增重于汉人奴隶义务,以巩固其万世不替之皇基”,是欺骗民意,他怒不可遏,于是由刺杀铁良转而目标指向炸死五大臣。
吴越随后写下一个绝命书——《意见书》,并潜往北京,当年,农历八月二十六日,在北京正阳门车站就上演了吴樾刺杀出洋五大臣事件。
吴樾敢说敢做,毅然用炸弹炸五大臣,揭穿清政府所谓“预备立宪”的虎皮,虽然没有取得成功,但这个被称为“掷向清廷第一弹”的大案,在天子脚下、京师重地发生的爆炸事件,使清廷要人丧魂失魄,同时也极大地鼓舞了革命志士的斗志,从此革命热潮,风起云涌,不可遏制。
自吴樾死后,很多青年革命志士仰慕吴樾大名,盛赞其义举,步其后尘者越来越多,同时这种人相比较于空谈革命者,更为激烈,越杀越多,对辛亥革命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吴樾的血肉之躯并没能阻止清廷大臣出洋考察宪政,12月,新任命的五大臣又先后踏上了旅途;不出所料,“预备立宪”只是清政府蒙蔽群众的权宜之计,出洋考察也没能挽救清王朝倾覆的命运,在随后的几年里,暗杀此起彼伏,革命形势风起云涌,在腥风血雨中,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