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说的是在战阵中会形成一种自觉协同,从而提高杀敌的勇气和战斗力。三国时期战乱时长面广,兄弟、父子同上战阵的比比皆是,兄弟、父子皆为将军的也是不胜枚举,这就形成了一种现象,老子英雄儿好汉,将门出虎子!不过不是每一个将军的儿子都是虎子,他们能够继承父亲的爵位官职,却并没有父亲一样的英雄气概,因此这将门也时常会有虎父生了个犬子。但要说三国时期最典型的将门犬子,则非曹真的儿子曹爽莫属。
曹真(?——231年),字子丹,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其父曹邵为曹操募兵时遇害,曹真遂被曹操收为养子。因赞赏曹真的勇猛而让他参与虎豹骑。历任偏将军、中领军、征蜀护军等职,并参与汉中之战。曹丕袭封魏王后,拜曹真为镇西将军、都督雍州及凉州诸军事,负责镇守西北边境,期间表现突出。于黄初二年(221年),督众将大破羌胡联军,平定河西。黄初三年(222年),率军包围江陵,击破吴将孙盛。回师后,转中军大将军,加给事中。
曹真是曹操的族侄子,因为为曹操所收养,所以他和其他族人又有所不同。因为他曾经射杀过老虎,曹操让他统领曹魏那支最有名、最能打的部队——虎豹骑。夏侯渊在汉中战役中阵亡后,曹真曾代替过他的职责,任征蜀将军。曹丕时期,曹真由开始的镇西将军逐步升迁至上军大将军、中军大将军加给事中。曹丕临终,更是将他作为托孤大臣之一。魏明帝时期,曹真升任为大将军。
曹真的功劳主要有:在西北剿灭、斩杀于酒泉反叛的张进;与夏侯尚一道打破过孙权的牛渚营。最有名的还是率军打败了初次北伐的诸葛亮。曹真作为抗击诸葛亮的战役副总指挥(总指挥为皇帝曹睿),还单独带兵打败了策应的赵云。曹真还判断出,诸葛亮必定还会再次北伐,而再次出兵必定是走陈仓,于是安排将军郝昭等守陈仓,并加强陈仓城的守备。后来,诸葛亮果然包围了陈仓,由于早有准备,再加上将军郝昭的顽强,诸葛亮的二次北伐仍然无功。
曹真死后,他的儿子曹爽继承了他的爵位。由于曹真和魏文帝曹丕从小生活在一起,曹爽和魏明帝曹睿关系也非同寻常。曹睿还是皇太子的时候,就对曹爽很是友爱,当皇帝后,更是对曹爽优宠厚待,先是任命他为武卫将军,逐渐提升为城门校尉,加散骑常侍,再升为武卫将军。魏明帝病重,将曹爽任命为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兼领尚书事,和司马懿一起成为托孤大臣。齐王曹芳即位,曹爽更是有了“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等臣子很难得到的最高特权。
作为将军,曹爽没有丝毫的实战经历,也就更谈不上有什么战功,倒是只有唯一的一次劳而无功,消耗国力的伐蜀行动。正始五年(公元244),曹爽在邓飏等人“立威名于天下”的蛊惑下,不顾司马懿的劝告,仓促起兵伐蜀。曹爽来到长安,集合了六七万大军,从骆谷入蜀。当时,关中及氐人、羌人的供给供应不上,无数牛驴骡马死于转运途中,被征发的胡汉百姓沿途号哭。入骆谷行走了数百里,蜀军依山设防,魏军无法前进。曹爽的参军杨伟为曹爽分析了形势,认为当务之急应该引军撤退,否则必败无疑。邓飏与杨伟在曹爽面前争执得不可开交,曹爽虽然很不愉快,但自己既没有见地,又不知道该如何打破困局,只好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