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人是曹操手下的曹休和蜀汉国的廖化。
曹休是曹操的同族侄子,他的祖父曹鼎历任河间相、吴郡太守、尚书令。汉末天下大乱,曹氏宗族各自四散离乡,曹休也无法在家乡呆下去了。曹休十几岁丧父,他自己和一个门客抬着父亲的灵柩,暂时把父亲安葬了,然后带着母亲,渡江到吴地避难。中平六年(公元189),曹操在兖州举义兵讨伐董卓,曹休变易姓名,从千里之外的吴地途径荆州,走小道北上,投奔曹操。曹操见到曹休,当时就对身边的人说:“这是我们家的千里马驹啊!”意思是说,曹休能够辗转千里来归,如同一匹已经行走千里的马驹一般。曹操让他和曹丕一同吃住,待他和亲儿子一样。后来曹休跟随曹操四方征战,还担任过天下最有名的精锐部队之一,虎豹骑的首领。又因为和曹丕的特殊关系,曹休官职达到了征东大将军、假黄钺,东南方向的将军包括张辽在内都归他节制。魏明帝时期曹休担任了大司马,直到石亭之战失败,因惭愧发病而死。
曹休避乱到吴郡,是因为祖父曾在此地做官,会有一定的人脉关系。那为什么要走荆州呢?这是因为当时的荆州,相对来说还稳定一些,比如说关中、洛阳地区大乱时,就有大批的人进入荆州。如此看来,曹休尽管走的这条路线是三角形的两边,但这两边既是短边,又是安全的。而从现在江苏的东南部走湖北到达河南中东部,又何止千里!另外,曹休这个人对待母亲至孝,母亲死了,他不吃不喝,以至于形体一天比一天憔悴。魏文帝曹丕让人逼着他脱去丧服,让他饮酒吃肉,直到他回谯县老家给母亲下葬,还专门下令让其节哀。这说明什么呢?侍奉母亲至孝的曹休,又没有其他兄弟以及家丁门客可以依靠,就只有自己带着老母亲“千里走单骑”了。
再看廖化的“千里走单骑”。
廖化字元俭,本名淳,荆州襄阳人。关羽统领荆州期间,廖化是前将军主簿。关羽临沮兵败后,廖化到了吴国。和那些被俘或者投降到吴国的人不同,廖化时时想着回到刘备的蜀汉国,于是就装死,而当时旁边的人都信以为真,确实把他当死人对待了。就这样,廖化得以带着老母亲奔回蜀国。廖化昼夜不停地向西行进,正赶上刘备东征吴国,廖化终于在秭归遇见了刘备。刘备非常高兴,任命廖化为宜都太守。
廖化是被俘还是被围后集体投降东吴的不得而知,但这时候的廖化肯定是只有一人带着老母西行。由于两国当时处于敌对状态,廖化西去不可能大摇大摆的走直线大路,其危险程度不言而喻。又因为廖化是作为“战利品”归属吴国的,诈死后西行也不会是高调而行,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因此上,廖化的这个“千里走单骑”一点也不比关羽的那个“千里走单骑”轻松安全。
在廖化身上最有名的就是那句话——“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让他成为了一个平庸之人担当大任的典型。但历史上的廖化并不平庸,而是果敢刚烈,智勇双全。廖化最后官至右车骑将军这样的高职,还享有假节这样的高度信任,在蜀汉国并不是一般人可比。不过,由于蜀汉国后期整体上陷于平庸,一个廖化也就很难有所作为了。
曹休、廖化的“千里走单骑”当中并没有发生多少故事,但他们的事很可能给了文学创作者一定的启发,这才让我们今天能够看到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和“千里走单骑”的精彩。所以说,从整个传统文化的发展来说,他们的苦没有白受,他们的路没有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