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颍上人(今安徽颍上、或郑州登封颍河上游),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齐桓公刚登上国君之位时,管仲还是他的敌对方,但鲍叔牙认为管仲是治国良相,所以坚持向齐桓公推荐管仲。那么,初登君位的齐桓公是如何抛开心结,重用了与他有一箭之仇的敌人的?管仲来到齐桓公身边后,这对战场上曾经的对手,又会有怎样的君臣碰撞?管仲又是怎样辅佐齐桓公,奠定了齐国称霸基业的呢?
大外甥怎斗得过亲舅舅
公子小白用诈死的手段顺利当上了齐国国君,成为了齐桓公。齐桓公继位后,给自己的哥哥公子纠送去了一封信。信中的意思是,现在齐国已经有主了,我也不难为你,你就回鲁国踏踏实实地过好下半辈子吧,我保证你的人生安全和荣华富贵。
公子纠拿到信后,先是傻了,然后暴跳如雷。但是他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先打道回府。鲁庄公得知这一消息后也很不高兴,他原本打算借着公子纠渗透齐国,没想到让小白抢先一步。
鲁庄公把管仲叫过来,责问道:“你不是说小白被你一箭射死了吗?你是不是为了迷惑我们,提供了假情报?”
这时候管仲也傻眼了,他非常郁闷地回答道:“我明明是一箭射中了他,看着他吐了血,我才走的,谁知道这小子这么命大。”
本来小白已经名正言顺地当上了国君,公子纠这帮人应该回到鲁国,寻求政治避难,谁也不要惹事儿。但是,鲁庄公觉得太没面子了。这么一大帮人,浩浩荡荡地出去了,本来是要帮公子成为齐国国君的,结果最后变成了公款旅游。花了这么多钱,搭了这么多人力、物力,又原封不动地回来了,坚决不行。
于是,鲁庄公就对齐桓公的使者说:“回去告诉你家主子,赶快放弃君位,论资排辈,应该是他哥哥当国君,轮不着他。如果你家主子不答应,我们鲁国的大军决不客气。”
管仲被小白摆了一道后很不甘心,所以他建议鲁庄公趁着小白刚继位,火速派大军偷袭齐都,一定可以成功。
可是鲁庄公一听这主意就不高兴了,他心想:“我鲁国大军堂堂正正的正义之师,怎么能搞偷袭呢?你倒是去偷袭了,还乐呵呵地告诉我们小白被射死了,结果呢?”鲁庄公觉得不能再去搞偷袭,要正面对抗,否则作为礼仪之邦的鲁国真是没脸出来混了。
这时候的齐桓公怎么可能被鲁庄公吓倒,他心想:“你鲁国大军不是不客气吗?我比你还不客气!”他立刻整顿军马,迎着鲁国的远征军就上去了。
这一场仗,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在鲁国这边,所以一开打,鲁国就失败了,而且败得那叫一个惨,连鲁庄公的座车都丢了,他最后只能搭别人的车回到了老家。
送上门的傻帽能轻易放回去吗?鲁国的军队溃败后,齐军更是得理不饶人,趁势扩大战果,攻占了一块鲁国的地盘。
这一仗打完后,小白的国君地位就算是定下来了。其实,他原本没打算难为公子纠,可是公子纠和鲁庄公这么一闹,他就开始有些不放心了。
齐桓公心想:“这帮人肯定不会死心的,谁知道我这宝贝哥哥跟管仲那坏小子,俩人在一块儿会弄出什么事儿来呢?他们今儿闹一会儿,明儿闹一会儿,我睡觉都不踏实。”
于是,齐桓公用胜利者和长辈的口气,给鲁庄公写了一封信。因为鲁庄公是他妹妹的孩子,所以论辈分,鲁庄公还是齐桓公的外甥。信是这么写的:
“大外甥,你率军侵略我齐国,没捞到什么便宜,还被我占了几个城池。我也不追究你的战争罪了,这一页就算翻过去了。但是,我们的政治犯公子纠还在你那儿。我念及手足情深,不忍心亲自动手,就麻烦你把他做了。然后,请你把他的狗头军师管仲押回齐国,我要亲自问罪。”
鲁庄公看过他舅舅这封信后,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没办法,为了保住自己这一亩三分地,他只好去委屈自己的另一个舅舅了。于是,公子纠就这样含冤去世,死在自己的亲弟弟和亲外甥的手里。
其实,公子纠、公孙无知、齐襄公、鲁庄公、齐桓公,他们都是一家人。但是,权力斗争面前是不讲亲情的,人人看中的都是屁股底下那把椅子,什么伦理道德、骨肉情分全都可以不顾。
公子纠一死,鲁庄公就把管仲打入囚车,准备押送回齐国。
这时候,公子纠的另一个幕僚说什么也不肯回国,而且发表了一通演讲,说了一堆忠臣不侍二主,士可杀不可辱之类的,然后自杀殉主了。
管仲可没这么傻,他乖乖地钻进囚车,在半路上还非常高兴地唱歌,说自己不会白白去死,因为他死了对国家不利,只有活着才有利于国家。
这时候,鲁庄公突然灵光一闪,心想:“管仲这家伙是个人才,我不能就这么放他回去,应该把他留在鲁国辅佐我。他要是不答应,我就弄死他。”
管仲想得很明白,他知道鲁庄公肯定会后悔,就一路催着押送他的这帮人,赶紧回齐国。
一进入齐国地界,管仲深深地松了一口气,心想:“这回鲁庄公的人肯定追不上了,我的脑袋总算是保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