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说她狐媚、淫荡,是一代妖姬,多指他在株林那段时间同时和三个男人有染,但我们更应该看到,当时的夏姬,完全是一种被动,更多的是一种无奈。丈夫死了,儿子还不成人,尚不能撑起这个家。为了这个家,她只能屈从,否则,这个家很可能就会被瓜分。春秋时期,国家间相互战争不断,内部也是相互倾轧,大夫间相互攻讦,置对方于死地从而瓜分其土地财产的比比皆是,夏姬如果不从,后果很难设想,以孔、仪二人正得国君宠爱,更何况后来加入的那个陈灵公,不从唯有一死。就像后来那个伯赢,她本来是要嫁给太子建的,楚平王因为她美貌,就把她纳做自己的夫人。后来吴王阖闾攻进楚国,要她侍寝,伯赢不从,阖闾要让人强行带来,伯赢只得关门持剑,以死相对。夏姬也不会两样,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现实。就当时来说,这种情况要说是个事就是个事,要说不是事儿也算不上个事儿。比如那个陈灵公,一个国君经常到人家家里去,夏徵舒不可能不知道他究竟为什么。但他忍了,如果不是酒后胡说八道,侮辱人家最基本的人格尊严,就不会惹得夏徵舒起杀心。换个说法,夏徵舒起杀心不是陈灵公与其母有染,而是受到了最大的侮辱。“灵”字不是一个好的谥,给陈灵公一个这样的谥号,是当时的人们对他为政的一种否定。还有孔、仪那两个佞臣,跑到楚国去,招来了楚军,楚庄王并没有杀他,如果以前楚庄王不知道他俩那些事儿,到了陈国、进了株林还不知道吗?可见,夏姬的淫荡只是后人的说辞,当事人不一定就那样认为。说到底,这是一种男权社会的一种歧视性区别,就像后世一样,男人狎妓是风流,女人接客是下流!这就是男尊女卑,这就是男女之间的最大不公平。
说她与三个国君有染,陈灵公算一个,不知道另外两个是谁?楚庄王有可能留宿株林,但为什么没人写出来?另一个国君又是谁?这真有点儿不太地道,因为有了那么一个行为不检点,大家就一齐向人身上泼脏水。还有人说他是“三代王后”,这更是一种无稽之谈。当时除了周天子这个天下共主,称王的只有楚国,这还被世人说成是僭越称王,人们根本就不承认,又哪来的三代王后?如果说和国王有染就是王后,那后来的吴王阖闾占领楚国后留宿楚宫,那岂不是整个楚国的后宫女人都是王后!现在从史料当中能够确定的只有陈灵公与夏姬有关,但陈国只是一个诸侯国。
说她嫁了七次,我们只看到了她三次婚姻,且前两次是明媒正娶,就是第三次婚姻,也得到了郑、晋两国国君的默许。退一步说,只要和她有染的男人都算作是她的丈夫,那也是八个而不是七个,即公子蛮、夏御叔、孔、仪、陈灵公、襄老、黑要、巫臣。在这当中,说她是“七为夫人”的人忘了一件事,那就是“三代王后”,既然是王后,就应该把那两个王找出来并算进去,而不应该得这样的健忘症。忽视了一个人,黑要。黑要因为是襄老的儿子,所以,人们只是指责她的乱伦,而不把她当做“丈夫”。其实,这件事对夏姬是最不公平的,最应该指责的是黑要而不是夏姬。当时,大夫死了,家族的所有权力财产都到了继承人手里,夏姬作为一个没有自己儿子的继室“太夫人”,只能是一个命运任人摆布的对象。还有一点,这件事情当时的人不像今天的人们一样看得那么严重,比如唐代,武则天应该算是唐太宗的老婆,唐太宗的儿子唐高宗照样娶了她。还有那个同一时代的晋文公,他流亡到了秦国,《左传》记载:“秦伯纳女五人,怀赢与焉。”赢是秦国国姓,怀是指晋怀公,晋怀公是晋文公的侄子,是正式继位的晋国国君。就是说,晋文公还是公子重耳的时候,流亡到了秦国,秦穆公有意思要送他回国当国君,送给他五个女人做老婆,其中有一个就是他的侄媳妇怀赢。我们不仅要问,人们为什么不谴责怀赢而要谴责夏姬?既然夏姬是个亡国亡夫的不祥之物,为什么巫臣会不顾一切后果想方设法娶她?又为什么嫁给巫臣后再无风流韵事而巫臣也能够善终?这些都是当时人与后世人之间的区别。
说她“九为寡妇”实在是荒唐之极。因她而死的人共有三个:陈灵公、夏徵舒、黑要。夏徵舒杀了陈灵公,楚国讨伐陈国杀了夏徵舒;巫臣与夏姬合谋远走,楚国迁怒于襄老之子黑要,黑要被杀。至于公子蛮和夏御叔之死,不能断定就是因为夏姬,古今和他们年龄差不多死亡的人多得很。泄治是指责陈灵公被孔、仪所杀,不能记在夏姬身上。孔、仪二人没有因为夏姬的事情而死,陈国复国后,他们又回去继续当他们的大夫。襄老是战死在战场上,不是因夏姬而死。最后是那个巫臣,两人相守终生,再无故事。
可见,“三代王后”、“七为夫人”、“九为寡妇”这些数字本身就相互矛盾,只不过是主观臆测,自说自话。
最荒谬的说法就是“夏姬之乱”,说他引发了三场战争、导致了两个国家灭亡。楚国讨伐陈国是讨伐夏徵舒弑君,陈国之乱是“夏氏之乱”,不是“夏姬之乱”,如果是后者,泄治被杀的时候就应该进行讨伐,为什么没有进行呢?道理很简单,当时人们奉行的秩序,臣杀君是乱,君杀臣不是乱。君要杀臣子,只有这个人能不能杀得了,没有一个该杀不该杀的问题。至于说楚国的讨伐始于夏姬则更不成立。公元前598年这次的楚国伐陈是打着讨乱的旗号,但前608年、618年楚国都讨伐过陈国,那时候是因为谁?只不过在陈灵公十年(前604年)陈与楚讲和,也就是陈依附于楚国,楚国再无理由吞并陈国而已。夏徵舒的弑君,正好给了楚国一个借口。至于另外两场战争,当时的人没有拿这个说事,只不过是后人的过度索隐,不免过于牵强。还有那个导致了两个国家灭亡,除了这个陈国,另一个是哪个国家?谁也说不清楚。有人用推理的方式凑上一个——楚国,说因为巫臣携夏姬到了晋国,家族被楚国抄没,为了报复,就建议晋国国君,教吴国“车战之法”,搅扰楚国后方,楚国从此再无宁日,从此衰落,如同亡国。且不说没过多久楚国又将陈国复国,即便是吴国在前506年攻入楚国郢都,也已经是近一个世纪以后的事情了,与巫臣和夏姬何干?强大的吴国被越国所灭?又是谁教的“战法”?更何况这期间楚国又向东灭了好几个国家,始终强大呐!即便是吴破楚以后,楚也很快复国,直到最后也是战国七强之一,何来“如同亡国”之说?
所以说,古今加在夏姬身上的,多为不实之词。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7e84ef460101ea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