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胸山鹧鸪(学名:Arborophila mandellii,英文名:Chestnut-breasted Partridge)是雉科山鹧鸪属的鸟类。
红胸山鹧鸪(学名:Arborophila mandellii)为雉科山鹧鸪属的鸟类。分布于锡金、不丹、印度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等地,一般栖息于稠密的常绿树林。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不丹。
外形特征
红喉山鹧鸪雄鸟体长18—28厘米,体重220—340克;雌鸟体长25—30厘米,体重202—300克。额深灰色,宽而长的眉纹灰白色,一直延伸到颈侧,并杂有黑色斑点。眼周裸出的皮肤鲜红色。颏和上喉黑色,下喉棕红色。胸灰色。上体纯橄榄褐色,背部没有任何斑纹,但腰上有三角形黑斑。
虹膜褐色,嘴黑色,腿、脚红色。
地理分布
红喉山鹧鸪分布于中国云南,以及印度东北部、缅甸、泰国、老挝和越南等地。
生活习性
红喉山鹧鸪栖息于低山丘陵和海拔3000米以下的常绿阔叶林中、针叶林以及林缘灌丛和高草丛中,尤以喜欢林下植被丰富的溪谷与河流两岸的常绿阔叶林。喜欢集群,常组成4—12只的小群活动。性情比较大胆。一般多在林下灌丛和草丛中活动。善于在地上迅速奔跑,多在林下灌丛中潜行,仅在危急和迫不得已时才起飞。
叫声为清晰响亮的单调哨音,发展成一连串的双音节的hu-hu, hu-hu……哨音,逐渐升高。对唱时配偶的叫声为快速的kew-kew-kew……声。
主要以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叶、根、芽、浆果和种子为食,也吃甲虫、白蚁、蛴螬等昆虫和蜗牛、蛞蝓、蜈蚣等各种小型无脊椎动物。
生长繁殖
繁殖期为4—6月份,营巢在海拔1500—4000米之间的山地森林中的林下地面上,利用地面天然凹坑或由雌鸟在地上刨一个小坑即成。巢周围多有茂盛的灌丛或林下植物遮掩而不易发现,但有时也在林下植物较稀疏的地方营巢而不甚隐蔽。每窝产卵4—5枚,最多可达8枚。卵的大小为33.4—44×26.6—33毫米。孵化期20—21天。
保护现状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红胸山鹧鸪-叫声
叫声:响亮、饱满的长音接以一连串上调的双音直至高潮。声似红喉山鹧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