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胸鹑(学名:Excalfactoria chinensis,英文名:King Quail)是雉科蓝鹑属的鸟类。
蓝胸鹑(学名:Coturnix chinensis)又名蓝胸鹌鹑,属于雉科鹑属的鸟类。分布于从印度至菲律宾、南达印度尼西亚、直至澳大利亚、中国的广大地区。一般生活在平原、河边草地、沼泽芦苇、竹林以及稀疏矮树丛中。
外形特征
蓝胸鹑(图中下为雄性)全长12cm,体重35-48g。
雄鸟:头顶以至后颈上部暗棕褐色,羽基黑褐色;头顶中央具浅黄色纵纹;额、眼先、眼纹及颈侧均蓝灰色;眼先下有一白纹,后伸至眼;颊纹黑色;在此纹下的颊部白色;后颈下部、肩和背等均暗棕褐色,杂以黑色虫蠹斑及较粗的横斑,背羽常具浅黄近白的羽干纹;尾上覆羽及内侧次级飞羽亦栗褐,杂以黑褐色细斑;大覆羽及内侧次级飞羽的羽端并缀有赤栗色;初级覆羽以及外侧所有飞羽均黄褐色,无斑;尾赤栗色。颏和喉黑色,由其后侧角向上伸出一条黑纹连到耳羽;前颈白色,后围以黑色窄缘;胸部蓝灰色,在中央有赤栗色混入;两胁蓝灰色,稍杂以赤栗色;腹部以至尾下覆羽均为赤栗色;腋羽中等长,略显银灰白色,羽端红色。
雌鸟:羽色与鹌鹑近似。头顶黑褐色,但范围窄,羽缘黄褐;头顶中央贯以浅黄色纵纹。上背暗棕褐色,具白色羽干纹,羽端具黑斑;下背、肩、腰和尾上覆羽均黑褐色,杂以浅棕褐色横斑,并具宽阔的浅黄色羽干纹。翅上内侧覆羽大都棕褐,杂以黑色横斑,外侧覆羽和飞羽暗褐无斑,最外侧初级飞羽狭缘以白色。头和颈的内侧黄褐;颏及喉的上部白色,杂以黄褐色,喉的下部浅黄褐色;胸部和两胁黄褐色,具黑褐色细横斑,这与鹌鹑具黑褐色纵纹的情况显然有别。腹淡黄色;围肛羽白色微黄,羽基暗灰褐色;尾下覆羽黄褐色,具黑褐色横斑。
虹膜朱红到深红色(♂)或褐色(♀));嘴黑色,边缘淡黑色;跗蹠和脚趾鲜黄色;爪鲜褐色。
地理分布
蓝胸鹑地理分布图
分布于中国、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孟加拉国、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以及澳大利亚等地。中国云南东南部、广西、广东、福建和台湾等地,为留鸟或夏候鸟。罕见于中国南部及东部低海拔的草地、灌木丛及稻田。
生活习性
蓝胸鹑主要生活在平原以及低山地带,常栖息在河边的草地和沼泽的高芦苇内,也在灌丛、竹林的边缘成小群游荡。飞翔快速,沿着直线低飞。晨昏时多在空旷地段寻食谷粒、草籽等,也吃昆虫、蜘蛛、特别是白蚁。
蓝胸鹑繁殖于6—8月,营巢于平原、低山丘陵和海拔2000米左右的山地。巢多置于地面天然凹坑内。每窝产卵4—8枚,卵的颜色为淡橄榄褐色或淡黄色,有时有细而稀疏的暗色斑点。大小为22.9—27.7×17.3—20.4毫米。孵化期为16天。
叫声:为悦耳的的双哨音ti-yu, ti-yu声。
亚种分化
1、Coturnix chinensis chinensis 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印度支那,中国和马来半岛。
2、Coturnix chinensis trinkutensis分布于尼科巴群岛,安达曼群岛(种族不详)。
3、Coturnix chinensis palmeri分布于苏门答腊和爪哇岛。
4、Coturnix chinensis lineata 分布于菲律宾,婆罗洲和苏拉威西群岛。
5、Coturnix chinensis lineatula 分布于龙目岛,东帝汶和小巽他群岛
6、Coturnix chinensis novaeguineae 分布于新几内亚山区。
7、Coturnix chinensis papuensis 分布于南新几内亚南部。。
8、Coturnix chinensis lepida分布于俾斯麦群岛。
9、Coturnix chinensis colletti分布于澳洲北部。
10、Coturnix chinensis victoriae分布于澳大利亚东部。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中被列为稀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