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可见重礼仪,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重要表现。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礼仪作为人们的行为准则,仍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了让下一代能发扬礼仪传统,让孩子从小就学习礼仪美德,在中学阶段开设礼仪课有此必要。
未来社会,是一个发展的社会,它也将需要一批能够适应“发展”的人。这批人---不仅是少数从事高科技研究的精英,更多的是大量高素质的公民。因为他们是社会的基石,砥柱,由他们推动社会的进步,培养这样一批发展中的人,就需要发展的教育。“发展教育”包括认识能力的发展,行为能力的发展,品德人格的发展,生活能力的发展,适应社会的心理素质的发展,它的核心即人的能力的发展,使人得到最平衡最全面的发展。在我校“发展教育”研究的带动下,依据开放式群体的教学模式,我校在争章活动中开设了礼仪章。
“礼仪”的内容非常广泛,有举止礼仪、称谓礼仪、通讯礼仪、娱乐礼仪等等。最近在争章活动课研讨会中开了一堂礼仪课,内容是餐桌礼仪,效果颇佳。本课的:
教学内容
主要进行三方面的教学。
学习中、西餐餐具的摆放。
教一种口布折叠的方法。
学习并掌握中、西餐席卡的正确置放。
教学目的
认知上,在通过摆放餐具、折叠口布、置放席卡的过程中知道中、西餐基本的餐桌礼仪。
训练上,在教师指导与示范下,不断地进行实物操练。以此提高他们作为一名出色的主人的能力,也能帮助他们成为一名懂得礼束的小主人。
情感上,首先,运用这些知识工具,能使学生今后在款待场合更自信、轻松。其次,通过实践可让学生体会,给予并获得——使社交场合愉快、舒适、亲切、高雅并充满无穷乐趣的那份真情。再次,由于中餐、西餐的交替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别。
教学过程
在课中任何一个知识点的教学,都遵循了四步过程:
实践(肓目实践阶段)
在这一阶段老师先提问,例如,哪一组来试着方这套餐具?我们一起试将手中的口布叠出个花样?这张主人席卡应该放哪里?……在学生尝试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他们的操作完全没有任何知识依据,会凭平进生活中经验,或主观的即性创作而想当然地完成,固称为肓目实践。这一过程中允许洋相百出,允许存在错误,允许他们随心所欲地去想象。
互评(认识错误阶段)
当学生在前一阶段操作的成果初步成形,展现出来时,教师可再一次提问,例:看看哪一套最正确?客人席卡是放这儿吗?你们还有不同意见吗?……这一次的提问,可让同学带着问题去观察,去思考。从而作出判断。再由下判断,使他们对问题的答案产生疑问,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指导(传授礼仪阶段)
在学生对问题报着浓厚兴趣,渴望知道正确方法的情况下教师不失时机地进入第三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以老师为进授为主,但讲授的形式不拘一格。有边通过幻灯片显示边讲解;有拿着实物讲解各种使用礼节;有教师示范,学生学做,等等。这一阶段虽不是整堂课亮点,但却是重点,学生在这个时候能学到各种礼仪知识,将平时的经验上升为理论。
再实践(有意识实践阶段)
在掌握了新礼仪知识后,学生们又回到了第二阶段,此时他们一眼就知道了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于是,是老师可提出“哪一组把它们改放正确?”的要求。这时学生获得了第二次实践的机会和前一次不同的是,这一次他们知道该怎样放,在他们力求放正确的同时,也具对新知的一次反馈和巩固。
(在这时我们发现,第四阶段中,再实践的对象,是在第一阶段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从最后回到了开始,可见整个过程的融会贯通。)
教学成效
全体性。为了力求做到让每个孩子都有动手动脑的机会,都有发掘潜在创造力的机会,我们在学会安排上做到人手一份。每个人都在尝试,每个人都在思考,每个人都得到训练,这是本课的最大特点。
趣味性。本课的趣味性不仅表现在教师讲授的内容上,还表现在课的形式上。在课的最后,我们进行了一个以小组为单位的操作竞赛。比赛内容是餐具的摆放和口布折叠,以秒表计时,决出胜者。这一过程将课推向了一个高潮,同学们争先恐后,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从学生们的那份投放的神情中已看出他们对这门课所产生的兴趣。
实践性。这是一堂训练课,所以多实践也就成了一条宗旨。这堂课每个知识点,我们都让学生实践二次,无论是自主性主观实践,还是熟练性实践。最后的竞赛又再一次提供了实践的机会。
相信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感受错误,发现错误,产生疑问,寻求答案,最后改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