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历史>历史人物>

孔子做过官吗?孔子一生都做过哪些官?

来源:shiwenwang.com  作者:实文网  时间:2017-04-21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着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孔子,一个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奔波一生的人。有人说,孔子是个官迷,在他事业的最高峰——刚刚任代理相国的时候,曾经控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之情,面露喜色。而且,他周游列国的目的,就是为了谋求官位。

  当然,此种说法看似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孔子当官的目的有时为了什么呢?——捞钱?榨取民脂民膏?当然不是,而是为了恢复周礼(看过电影《孔子》的人,对此一定有很深的印象),为了宣传他的治国理念。

  那么,孔子一生之中都做过哪些官,取得过哪些业绩呢?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三十岁之前孔子所做的官:

  孔子当的第一个官是季氏吏,也就是鲁国三大家族“三桓”之一季氏家族的小吏。是管什么的呢,负责管理仓库的。说白了,也就是个仓库管理员。但是,孔子是个对工作相当负责的人。短时间内取得了较高的业绩——仓库出纳的钱粮有条有理,很是清晰明了(料量平),众人叹服。

  很快,由于工作认真、负责,孔子便有小小的仓库管理员司职吏。司职吏是干什么的呢,是专管牧场养殖工作的小官。当然,应该比悟空兄弟的官级大些。于是,按照孔子的工作态度,同样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牛羊满圈(蓄蕃息)。

  以上是孔子三十岁之前的当官经历,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孔子三十岁之后的:

  孔子三十五岁那年,鲁国由于贵族的一次娱乐活动——斗鸡,引发了一场政变(一场由斗鸡引发的政变)。政变中,鲁昭公被驱赶出鲁国,逃到了齐国,鲁国很快陷入了混乱之中。依照乱国不可留的想法,孔子也跑到了齐国。而且,很快便找到了工作——高昭子家臣。

  家臣是什么官呢?我来告诉大家,它是春秋时各国卿大夫的臣属。卿大夫家的总管叫作宰,宰下面又有各种各样的官职,通称为家臣。

  由于高昭子在齐国师正卿,具有相当高的地位以及属于自己的封地。自己毕竟得留在都城辅佐国君,但封地也得需要人来打理。于是,孔子到达齐国后,很快便应聘成功。

  其实,孔子并不想做什么家臣。他来齐国是有高追求的,他想通过高昭子的关系来攀登上齐景公这条大船。但是,他的如意算盘被一个人给识破了——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晏婴同志。由于孔子和晏婴执政理念不同,同时也为了维护住自己的地位,晏婴极力劝谏齐景公不要任用孔子。他告诉齐景公:孔子是来回复周礼的,而现在周室衰亡,礼崩乐衰已经很长时间了。再说了,孔子身上的礼仪太多、太繁琐了,我们就是一辈子也不一定能够学的会、学得完(累世不能殚其学)。

  于是,齐景公打消了任用孔子的意念。

  于是,孔子想在齐国留仕的想法是彻底泡汤了。

  既然齐国不想留自己,自己又何必再留在这里呢。于是,孔子又回到了鲁国。

  鲁定公九年,孔子五十岁。这一年,鲁国季桓子所在封地——费邑的大总管(也就是邑宰)公山不狃,发生政变,背叛了季桓子。公山不狃早就听说了孔子的才华,于是便给孔子下了聘书,上面答应,一旦攻灭季氏家族,保证重封孔子,任以高官。

  已年过半百的孔子,对这次邀请动了心。虽然他知道公山不狃的行为是不对的,虽然他知道一旦加入,便会九死一生。但他依然想去。因为天下的君主没有人赏识到自己的才华,只有公山不狃,自己马上就要老了,还有多少时间会等待自己施展自己的抱负呢。

  就在他打包袱准备前去的时候,子路拽住了他——想当官想迷啦,什么人叫你都去,不怕留下一个坏名声啊!

  在子路的极力劝说下,孔子终于放下了手里的包袱,默默地看着远方——

  就在这时,命运之神睁开眼睛,眷顾了一下孔老夫子。宫中来人,鲁定公下令任命孔夫子为中都宰。中都宰也就是中都这个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

  当然,由于表现突出,孔夫子很快又升任为鲁国的大司空。大司空一职,相当于建设部部长。

  看来孔子升迁的还真快,直接由地方官升任为中央部长,这在任何时期都是极少见的,一般人还真来不了。

  接着,孔夫子有由大司空摄行相事。这一时期的业绩:

  1)鲁定公十年,齐鲁夹谷之会。挫败了齐国君臣想要要挟鲁定公的意图。维护了鲁国的尊严和地位,使齐国短期内不敢对鲁国动手。

  2)鲁定公十三年,堕三都。当然,由于成邑宰的极力反抗,最后只堕了两个——费邑和郈邑。

  鲁定公十四年,孔夫子五十六岁。这一年,他由大司空转任为大司寇,并兼任相代理国。

  期间业绩:诛杀乱臣少正卯;稳定鲁国物价、路不拾遗、商客宾至如归。

  很快,鲁国的复兴让邻近的齐国害怕啦。于是,他们向鲁国发出了“糖衣炮弹”(美女、骏马、珠宝)。于是,鲁定公很快便被击倒,整日沉迷于女色歌舞声中,开始疏远孔子。

  看到此种情景,孔子对鲁国彻底失望了,开始了为期十四年的周游列国。期间,虽说也有诸侯不时的召见孔子,但却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没有达成合作的意向。

  也就是说,孔夫子的为官生涯至于鲁定公十四年、自己五十六岁的时候。他从最基层的仓库管理员做起,一直做到代理相国。期间,在工作及其闲暇的时候,他都会自然不自然的传播一下周礼,只是为了自己的理想、那个美好的社会。

相关文章

孔子与颜回的故事
人气:82
历史人物
孔子与颜回的故事
孔子做过官吗?孔子一生都做过哪些官?
人气:126
历史人物
孔子做过官吗?孔子一生都做过哪些官?

大家都在看

晋朝享国多少年?开国皇帝是谁?

晋朝享国多少年?开国皇帝是谁?

晋朝(266年420年)晋朝一共155年。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它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西晋为中国历史上十个大一统王朝之一,其中东晋属于六朝之一,两晋共传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266年司马炎篡魏,建国号为晋,定都洛...

两晋历史 67 阅读

孙中山的酒量

孙中山的酒量

孙中山早年是在檀香山接受西方教育的,后来在英国殖民地香港学医,进行反对清廷的资产阶级革命活动以后,大部分的时间是在海外度过的。孙中山的战友们都有镀金或镀银即留学西洋或东洋的经历,...

历史人物 104 阅读

张献忠死后葬在哪里?张献忠墓介绍

张献忠死后葬在哪里?张献忠墓介绍

张献忠死后葬在哪里?张献忠墓介绍 作为疯狂屠杀四川人的罪魁祸首,张献忠的名字一直流传在民间,特别是四川人民更是对之恨之入骨。关于张献忠的故事,人们更多地讨论他的杀人场景及残暴性情,...

野史秘闻 178 阅读

海瑞的故事:冒死谏皇帝

海瑞的故事:冒死谏皇帝

明世宗为人猜忌刻薄,凡是敢于说真话,如杨继盛这样爱提意见的官员,不是被杀头、监禁,就是被革职、充军。因此,后来没有人再敢批评他。但是到嘉靖四十五年,晚年的明世宗遇到一个不怕死,敢...

历史人物 110 阅读

宋江死后埋在哪里?宋江墓在什么地方?

宋江死后埋在哪里?宋江墓在什么地方?

宋江死后埋在哪里?宋江墓在什么地方? 宋徽宗在宋江征方腊回来之后赐了宋江御酒,高俅在酒中加入了慢性毒药,宋江饮下毒酒之后,就知道自己中毒了。宋江在临死之前,也将毒酒给李逵喝了,然后...

野史秘闻 336 阅读

中国工人阶级早期的自发斗争:反对剥削和压迫的斗争

中国工人阶级早期的自发斗争:反对剥削和压迫的斗争

中国工人阶级从诞生那天起就不断地进行反对剥削和压迫的斗争。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在广州出现了最早的搬运工人的组织广州打包工人联合会。1858年,香港两万多市政工人和搬运工人,在反对英、法侵略军占领广州城...

民国历史 116 阅读

柴进的影视形象有哪些?郑强版柴进怎样?

柴进的影视形象有哪些?郑强版柴进怎样?

柴进的影视形象有哪些?郑强版柴进怎样? 迄今为止,改编《水浒传》翻拍成的电视剧有三部,1983年的山东版、1998年的央视版和2011年的新版。就剧情接近原著小说而言,中间那部最为出彩,它因为...

野史秘闻 146 阅读

官渡之战历史评析

官渡之战历史评析

胜败原因 官渡之战是袁曹双方力量转变,使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此战曹军的胜利不是偶然的,袁曹间的兼并战争,虽属于封建割据...

历史知识 72 阅读

民国北洋政府简介:国民党和北洋政府的关系 北洋政府历任总统

民国北洋政府简介:国民党和北洋政府的关系 北洋政府历任总统

北洋政府(1912年-1928年)是指中华民国建国初期以袁世凯为首的晚清北洋派在政治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的中国中央政府,于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当选首任大总统后正式形成。北洋政府是继清朝灭亡后第一个被国际承认的中国政府,袁世...

民国历史 429 阅读

清朝的闭关政策是如何产生的?它的目的是什么?

清朝的闭关政策是如何产生的?它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要善于向世界各国学习,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为我所用。林彪、四人帮推行闭关自守、锁国愚民的政策,给学习外国先进经验的正确主张扣上卖国主义、洋奴哲学的帽子,严重地阻碍了我国...

清朝历史 149 阅读

郭靖真实生平的史闻揭秘

郭靖真实生平的史闻揭秘

提到郭靖,相信大家都不会对此人感到陌生的。郭靖是武侠大师金庸先生所著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男主角,他生性单纯,重情重义、忠君爱国,具备中国人最认可的侠义精神,而且也是一位令人敬...

历史人物 188 阅读

春秋晋国栾氏之乱

春秋晋国栾氏之乱

栾氏之乱,又叫栾盈之乱、栾祁之乱、叔祁之乱,指前550年晋国栾氏家族被灭一事。 《国语.鲁语下》:昔栾氏之乱,齐人间晋之祸,伐取朝歌。 《国语.晋语九》:夫郤氏有车辕之难,赵有孟姬之谗,...

野史秘闻 767 阅读

鲁肃死后,东吴为什么是严峻继任都督而非吕蒙?

鲁肃死后,东吴为什么是严峻继任都督而非吕蒙?

公元217年(建安二十二年),鲁肃病逝,享年四十六岁。孙权亲为举办丧事,并参加了他的葬礼。诸葛亮也为他举哀。孙权始终不忘鲁肃在东吴政权创立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他称帝登坛祭天时,他对公卿们说:昔鲁子敬尝道...

三国历史 105 阅读

汤寿潜:布衣都督的传奇

汤寿潜:布衣都督的传奇

原名震,字蛰先(亦作蛰仙),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天乐乡人。1890年以《危言》一书刊行知名于世。1892年赴壬辰科会试,取中赐进士出身。甲午战后曾参与强学会与维新运动。庚子事变以后倡议并推动东南...

历史人物 191 阅读

宋朝历程:建炎南渡

宋朝历程:建炎南渡

建炎南渡 金国在靖康之难中俘虏了众多的宋朝宗室,康王赵构算是其中的一位漏网之鱼。靖康二年(1127年),赵构从河北南下到陪都南京应天府(河南商丘)即位为宋高宗,改元建炎。之后,宋高宗一路从淮河、长江,到杭州恢复...

宋朝历史 100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