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问题就是曹操火烧乌巢的军队是哪支,真的是从官渡出来的吗?结果我想了想要是李典所部的话就肯定是从官渡出来的,可是我发现个问题,就是两军对持时,李典转的了这个空子吗?而且在李典正面就是张合,高览军团,这2位的谨慎性我就不多说了。可以说李典从官渡出来火烧乌巢可能性,可行性极小。
那么那把火是谁去放的呢?答案是夏侯渊,曹操在官渡被监视是出不来的。有两点可以说明,夏侯渊的部队正好摆在曹军的侧翼,一直是监视淳于琼军团,防止淳于琼偷袭许昌,二是,战争结束后夏侯渊的急速升官,就说明了夏侯渊在这场战役里面干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因此我敢说肯定,偷袭乌巢的是夏侯渊,而不是曹操,更不是李典。
最后就是曹操在河北战场的战略问题。开始我提过,<三国演义>里面将许攸投降说成了整个战役的转折点。我其实绝的这有些不合逻辑,可能罗贯中写这里时正好读了<史记>里周亚夫烧毁吴王粮草那段吧,加以修饰,将好好的一个官渡之战抄袭成了个七国之乱的翻版。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战役的确是有着惊人的类似之处,失败一方都同样陷入了同一个问题,就有如荀或写给曹操的信中提到的讹其吼,使其不能进,一样。都陷入这个麻烦。看着部队的士气天天的降低,锐气不段的被消耗这就是战败的先兆。在整个战役中,曹仁出色得完成了拖延袁军主力,为曹军的反扑,赢得了宝贵的活动空间。
经过这些分析,曹操在战役的战略部署是十分周密的的。同时也反映了曹操的用兵习惯。后来的赤壁,汉中惨败,就是因为他的战略习惯的变通出现了问题。所以这才是官渡之战胜利的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