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3年,突厥汗国分裂成东突厥、西突厥两部。
569年,随着突厥的扩张,突厥和波斯发生矛盾,遂和东罗马帝国联合共同对抗波斯萨珊王朝。这个时期是突厥汗国武力最鼎盛的时期。
580年,突厥在西域设立小可汗,统管阿尔泰山以西的地区,这是突厥日后分裂的重要根源。
581年杨坚代周,建立隋朝,停止向突厥的岁贡。突厥趁隋朝立足未稳,从甘肃一带向隋朝发起大举进攻,隋文帝不得不发兵抵御,并修筑长城。同时,东突厥沙钵略可汗即位,西突厥达头可汗拒绝承认沙钵略可汗名义上的宗主地位,583年东西突厥正式分裂并内战。
东突厥
583年,突厥汗国内讧分裂。突厥虽然分裂,但是东突厥仍然有很强大的军事实力,对隋朝边境造成重大压力。
587年,东突厥都蓝可汗即位,而隋文帝支持突利反叛。599年突利失败,隋文帝立刻隆重迎接突利,并且承认他的可汗地位,让他在河套地区建国,册封突利为启民可汗,做隋的盟邦,东突厥自此分裂,加上589年隋灭陈统一中国,隋朝在和突厥的对抗中处于上风。
600东,突厥都蓝可汗死,西突厥多次攻击启民可汗,并且侵扰隋朝边境。
602年(仁寿二年)春,突厥阿勿思力俟斤等南渡黄河,掠夺启民可汗部下男女6千人,牲畜20多万头。隋云州道行军元帅杨素率诸军追击,大破阿勿思力俟斤军,夺回全部被俘人口及被掠畜群,交还启民可汗。当时有许多突厥人投降。长孙晟又建议启民可汗派遣若干使者,分道前往北方招抚铁勒诸部等。
603年(仁寿三年),铁勒的思结、伏利具、浑、斛萨、阿拔、仆骨等10多部,背叛达头可汗,归附启民可汗。奚、霫等5部也内迁。达头可汗西奔吐谷浑,从此在历史上消失。启民可汗把达头的部众收归自己统率。长孙晟送启民可汗北迁碛口(今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西)使他更便于管理整个东突厥汗国。启民可汗每年向隋朝贡。
609年(大业五年)十一月,启民可汗病死。隋炀帝为此“废朝三日”,以示哀悼。立其子咄吉世(又作咄吉)为始毕可汗。
几年以后,始毕可汗的力量逐渐强大。隋朝右光禄大夫裴矩建议削弱他的势力,办法是将宗室女嫁给始毕之弟叱吉设,并封他为南面可汗。但是,叱吉不敢接受。始毕可汗知道这件事以后,对隋朝很不满。裴矩又认为突厥人本来很单纯,容易离间他们,只是由于突厥汗国中有许多狡猾的西域胡人给他们出谋划策,所以不好对付。特别是其中的史蜀胡悉最为诡计多端,备受始毕可汗信任,必须除掉此人。经隋炀帝同意后,裴矩派人将史蜀胡悉诱骗到马邑“互市”,加以杀害。始毕可汗得知事实真相以后,不再向隋遣使朝贡。
615年(大业十一年)八月,隋炀帝巡狩北塞。始毕可汗率领数十万骑兵南下,准备袭击炀帝。义成公主事先派人暗中通知隋朝。炀帝避入雁门郡城。突厥大军攻克雁门郡41座城池中的39座,仅雁门、崞两城未被攻破。突厥人的箭射到了隋炀帝御驾之前,昏庸的炀帝吓得眼睛都哭肿了。[4]隋炀帝遣使向义成公主求救。公主派人告诉始毕可汗说“北边有急”,东都以及诸郡救兵也到了忻口。九月,始毕可还才解围离开。
东突厥疆域图
隋炀帝的残暴征敛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内乱、分裂严重削弱了华夏,而突厥则因内部统一而转向强大,东起契丹、室韦,西尽吐谷浑、高昌诸国,都降附于东突厥。东突厥控弦之士多达百余万,达到了“戎狄炽强,古未有也”的空前强盛程度。
617年(隋义宁元年),突厥始毕可汗立割据雁门的刘武周为定杨可汗(一作天子)。始毕赠割据朔方的梁师都狼头纛,封为大度毗伽可汗,后又称之为解事天子。梁师都引突厥居河南之地,攻破盐川郡(治今陕西省定边县)。占榆林的郭子和北附突厥,始毕可汗封之为平杨天子,固辞不受,改为屋利设。薛举、窦建德、李轨、高开道、王世充也先后称臣于突厥。中原的许多汉人也因避乱而迁入突厥分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