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进展
中国“最早人类”及其近亲的调查发掘工作。对所获化石进行深入研究以解决早期人类的起源与演化过程问题,从而对澄清当今人类起源的时间与地点之争作出我们的贡献。
云南元谋是这一攀登项目的重点工作地区。此前有关学者的初步研究显示,元谋古猿牙齿似乎存在大小两种类型。而这两种类型是否代表着两个生物种之间的差异,或仅仅是性别上的差异还不是很清楚。这就大大地妨碍了对元谋古猿整体特征,乃至整个云南古猿在演化分类上的地位及在早期人类起源与演化上的作用的认识。攀登专项启动后,野外发掘又获得了一批新的化石材料。在元谋发现的古猿化石中,牙齿化石占绝大部分。在这些发现的基础上,由专项组织的对元谋古猿牙齿的研究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1999年《科学通报》23期发表了刘武等对元谋古猿牙齿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的研究成果。
这项新成果的研究材料包括自1986年首次发现古猿化石直至1998年底在元谋盆地历次发掘和收集的全部牙齿化石,共1266枚。由于样本数量大,可以准确地反映出各测量项目的数据分布范围。刘武等人采用了直方图及正态曲线分析、双变量两维坐标分布、因子分析、变异系数分析、犬齿面积比例系数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就元谋古猿牙齿大小尺寸的分布规律、元谋古猿与现生大猿及开远、禄丰古猿的关系进行了检验。这是自元谋古猿化石发现十多年来首次进行的较为系统规范的牙齿测量统计分析。直方图、两维坐标分布及因子分析发现元谋古猿牙齿尺寸具有较大的变异分布范围,多数牙齿呈现出明显的大小两种尺寸类型。然而,元谋古猿牙齿尺寸上的这种变异是否超出了开远、禄丰古猿及现生大猿单一种内的变异范围,则是需要进一步澄清的问题。这一问题涉及在元谋发现的古猿化石代表一个生物种还是两个生物种。为此,采用变异系数分析方法来对比元谋古猿牙齿尺寸变异程度与其他中新世古猿及现生大猿牙齿变异程度的差别。在所计算的元谋古猿上下颌各牙齿的变异系数中,除上下颌犬齿的变异系数偏高外,元谋古猿其余牙齿尺寸的变异系数均位于或接近禄丰古猿及现生大猿牙齿尺寸变异系数的分布范围。由于学术界基本倾向于认为到1987年为止发现的禄丰古猿代表着一个种(吴汝康,1987),因此该文变异系数对比分析强烈提示元谋古猿牙齿尺寸所呈现出的变异很可能尚未达到种间的变异范围。
自1956年在云南开远发现森林古猿牙齿化石以来,先后在云南的禄丰、元谋和保山发现了古猿化石。这些古猿在演化上的分类地位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将元谋古猿牙齿测量数据与已发表的禄丰和开远古猿牙齿测量数据进行了对比,试图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些牙齿尺寸方面的证据。从元谋与禄丰和开远古猿牙齿面积数据的分布对比看,在云南这三处地点发现的古猿的牙齿尺寸非常接近,其中元谋古猿与开远古猿彼此之间在牙齿数据上更为接近。禄丰古猿的牙齿尺寸较元谋古猿与开远古猿的牙齿尺寸稍大。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这项研究揭示了元谋古猿牙齿尺寸的分布规律,同时也就一些具体特点与在云南境内发现的禄丰古猿、开远古猿及现生大猿类进行了对比。这些研究发现的意义在于以下几方面。
(一)确定了在元谋发现的古猿代表着一个生物种
在对早期人类及化石高等灵长类,尤其是第三纪古猿的研究中,争论的焦点之一就是在同一个地点发现的化石材料所呈现出的形态特征与测量数据的差别与变异究竟是分类上的差别还是性别上的差异。在对禄丰古猿化石研究的早期阶段,曾经提出过在禄丰发现的化石可能代表着两个种。在随后的研究中,多数学者逐渐倾向于支持禄丰古猿是由在形态特征上具有高度性别差异的个体组成的一个生物种,在这一过程中,对牙齿测量数据的分析与研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对元谋古猿化石研究早期已经注意到元谋古猿牙齿化石依尺寸和形态可分为两种类型,并提出这两种类型分别相似于禄丰古猿的雌、雄性,但同时又指出元谋古猿的大、小两种类型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有的不能用性别差异来解释,有可能代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古猿(Pilbeam,1997)。这次对元谋古猿牙齿测量数据的分析显示多数牙齿呈现出大小两种尺寸类型的双峰分布现象,牙齿数据变异范围较大。变异系数的对比结果也显示,绝大多数元谋古猿牙齿测量数据的变异系数均位于或接近代表着单一生物种的禄丰古猿及现生大猿牙齿尺寸变异系数的分布范围。所以笔者提出了在元谋发现的古猿代表着一个生物种,牙齿尺寸大小两种类型的变异现象是性别二态的反映,说明当时生活在元谋地区的古猿是由在形态特征上性别差异显著的一个种群所组成。
(二)探讨了元谋古猿与现生大型猿类及开远、禄丰古猿的关系
自1956年在云南开远小龙潭发现古猿牙齿化石以来,相继在云南的禄丰、元谋和保山发现了古猿化石。这些古猿彼此之间的关系、在演化上的系统地位以及在早期人类起源上的作用等问题一直是中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其中元谋古猿是继禄丰之后在中国乃至亚洲地区发现的数量最丰富的第三纪古猿化石材料。在过去的十余年里,有关学者对这批材料做了一些研究并就上述问题进行过探讨。但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对涉及元谋古猿分类及演化地位的许多问题还不是很清楚,而澄清并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做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刘武等人在1999对在元谋发现的古猿牙齿测量数据与现生大猿及开远、禄丰古猿牙齿尺寸上的相似与差别程度进行了对比,试图就元谋古猿与现生大猿及开远、禄丰古猿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提示元谋古猿在系统分类上与开远及禄丰古猿接近,而与大猩猩、黑猩猩、猩猩等现生大猿类较远。在元谋古猿与开远和禄丰古猿关系的分析方面提示元谋、禄丰和开远三处古猿牙齿的尺寸比较接近,其中元谋与开远更为接近。综合对元谋古猿牙齿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与对比结果,刘武等人认为中新世生活在云南不同地区的古猿也许在系统分类上比较接近。
这项研究是元谋古猿发现十几年来所进行的最为全面详尽的基础性数据积累工作。这项工作对于在未来的研究中彻底阐明在中国云南发现的古猿的系统地位及其在早期人类起源上的作用无疑将会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