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国学>集部>

《楚辞·离骚》原文/译文/赏析(8)

来源:zhuakuai.com  作者:屈原  时间:2016-12-22  

  第八部分、去国神游

  原文

  索藑茅以筳篿兮,(161)

  命灵氛为余占之。(162)

  曰:"两美其必合兮,(163)

  孰信脩而慕之?(164)

  思九州之博大兮,(165)

  岂唯是其有女?"(166)

  曰:"勉远逝而无狐疑兮,(167)

  孰求美而释女?(168)

  "何所独无芳草兮,

  尔何怀乎故宇?(169)

  世幽昧以眩曜兮,(170)

  孰云察余之善恶?

  "民好恶其不同兮,

  惟此党人其独异。

  户服艾以盈要兮,(171)

  谓幽兰其不可佩。

  "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

  岂珵美之能当?(172)

  苏粪壤以充帏兮,(173)

  谓申椒其不芳。"

  欲从灵氛之吉占兮,

  心犹豫而狐疑。

  巫咸将夕降兮,(174)

  怀椒糈而要之。(175)

  百神翳其备降兮,(176)

  九疑缤其并迎。(177)

  皇剡剡其扬灵兮,(178)

  告余以吉故。(179)

  曰:"勉陞降以上下兮,

  求榘矱之所同。(180)

  汤禹严而求合兮,(181)

  挚咎繇而能调。(182)

  "苟中情其好脩兮,

  又何必用夫行媒?(183)

  说操筑于傅岩兮,(184)

  武丁用而不疑。

  "吕望之鼓刀兮,(185)

  遭周文而得举。

  宁戚之讴歌兮,(186)

  齐桓闻以该辅。(187)

  "及年岁之未晏兮,(188)

  时亦犹其未央。(189)

  恐鹈鴂之先鸣兮,(190)

  使夫百草为之不芳。"

  何琼佩之偃蹇兮,(191)

  众薆然而蔽之。(192)

  惟此党人之不谅兮,(193)

  恐嫉妒而折之。

  时缤纷其变易兮,

  又何可以淹留?

  兰芷变而不芳兮,

  荃蕙化而为茅。

  何昔日之芳草兮,

  今直为此萧艾也!(194)

  岂其有他故兮?

  莫好脩之害也。

  余以兰为可恃兮,

  羌无实而容长。(195)

  委厥美以从俗兮,(196)

  苟得列乎众芳。(197)

  椒专佞以慢慆兮,(198)

  榝又欲充夫佩帏。(199)

  既干进而务入兮,(200)

  又何芳之能祗!(201)

  固时俗之流从兮,(202)

  又孰能无变化?

  览椒兰其若兹兮,(203)

  又况揭车与江离。

  惟兹佩之可贵兮,

  委厥美而历兹。

  芳菲菲而难亏兮,

  芬至今犹未沫。(204)

  和调度以自娱兮,(205)

  聊浮游而求女。

  及余饰之方壮兮,(206)

  周流观乎上下。

  注释

  (161)索:讨取。藑(qiong2穷)茅:一种可用来占卜的草。以:与。筳篿(ting2 zhuan1廷专):用来占卜的竹片。

  (162)灵氛:古代神巫。

  (163)此"曰"与下一"曰"之后皆卦辞。重加"曰"字表强调。

  (164)慕:"莫念"二字之误。"念之"与上"占之"押韵。

  (165)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州,后以"九州"指全中国。

  (166)是:此,指楚国。

  (167)勉:努力。

  (168)释:放。

  (169)故宇:旧居。

  (170)昡曜:日光强烈,此处指眼光迷乱。

  (171)服:佩。艾:艾草。要(yao1腰):通"腰"。

  (172)珵(cheng2程):美玉。

  (173)苏:取。 帏(wei2韦):佩带的香囊。

  (174)巫咸:上古神巫。

  (175)糈(xu3许):精米。要(yao1腰):拦截,这里是迎候之意。

  (176)翳(yi4义):遮蔽。备:都。

  (177)九疑:指九疑山的神。

  (178)皇剡(yan3掩)剡:闪光的样子。

  (179)吉故:吉利的故事。

  (180)榘(ju4巨):同"矩",画方的器具。矱(huo4获):尺度。榘矱喻准则、法度。

  (181)严:严肃恭谨。

  (182)挚:伊尹名,商汤的贤相。咎繇(gao1 yao2高姚):即皋陶,夏禹的贤臣。调:谐调。

  (183)行媒:作媒的使者。

  (184)说(yue4悦):傅说,殷高宗时贤相。筑:打土墙用的捣土工具。

  (185)吕望:姜太公,本姓吕,名尚,曾被称为太公望。鼓:鸣。

  (186)宁戚:春秋时卫人,曾在齐东门外作小商,齐桓公夜出,值宁戚喂牛,扣角而歌其怀才不遇,桓公与之交谈后,任用为相。

  (187)该:备,充当。该辅,备位于辅佐大臣之列。

  (188)及:趁着。晏:晚。

  (189)央:尽。

  (190)鹈鴂(ti2 jue2啼决):鸟名,即杜鹃,鸣于春末夏初,正是落花时节。

  (191)琼佩:琼玉的佩饰。偃蹇:屈曲样子。

  (192)薆(ai4爱):隐蔽的样子。

  (193)谅:信实。

  (194)萧:青蒿。

  (195)羌:乃。容:外表。长:好。

  (196)委:丢弃。

  (197)苟:苟且。

  (198)慢慆(tao1涛):傲慢。

  (199)榝(sha1沙):亚落叶乔木,果实为裂果,又名食茱萸。佩帏:香囊。

  (200)干:求。务:致力。

  (201)祗:振。

  (202)流从:一作"从流"。

  (203)兹:此,指以上所述忧患。

  (204)沬(mei4昧):通"昧",暗淡。

  (205)和:调节使和谐。调(diao4吊):佩玉发出的声响。度:行进的节奏,由车上銮铃的声响显示之。

  (206)壮:盛。

  译文

  取来藑茅和截好的八段竹子,

  让神巫灵氛为我起课占卜。

  占辞说:"两美定能完满结合,

  谁诚然美好而不受人恋慕?

  想想九州之地如此广大,

  难道美女就只生在这里?"

  又说:"远远离去不要怀疑,

  谁会寻求美男而放过了你?

  "什么地方没有芬芳的青草,

  为什么你定要依恋故居?

  世道黑暗使得人心惑乱,

  谁察识我们分清善人恶徒?

  "世人的喜好厌恶各不相同,

  这些结党营私者特别奇怪。

  家家户户腰里系满艾蒿,

  反倒说幽兰不可以佩戴。

  "观察草木尚且不辨香臭,

  识别美玉又怎能精审恰当?

  取了粪土来充填香囊,

  反倒说申椒并没有芳香。"

  想听从灵氛吉祥的占卜,

  又心怀犹豫而疑虑不决。

  巫咸将要在黄昏时降神,

  我怀揣花椒和精米去迎接。

  遮天蔽日天神一齐降临,

  九疑山山神也纷纷共迎。

  辉煌煊赫那些神祗显灵,

  告诉我往日的吉祥事情。

  他说:"要上天下地努力探察,

  把德行准则相同的人寻找。

  商汤夏禹严谨地追求合道,

  伊尹皋陶因而能与之协调。

  "如果内心确实喜好贤能,

  又何必任用作中介的媒人?

  傅说当初在傅岩下筑墙,

  殷高宗武丁重用他没有疑心。

  "姜太公吕望当初拍刀屠牛,

  遇到周文王被举为心腹大臣。

  宁戚作商贩敲着牛角唱歌,

  齐桓公听了授官职让他辅政。

  "要趁着年岁还不算太晚,

  时间也还没有完全过尽。

  怕的是杜鹃鸟先已叫起,

  使那百草顿然失去芳馨。"

  身佩的宝玉多么屈曲美好,

  众人却遮上来把它掩盖。

  这些结党营私者没有诚信,

  怕他们心生嫉妒把它折坏。

  时世纷乱不断发生变故,

  又怎么能在这里长久停靠?

  兰芷都蜕变而不再芬芳,

  荃蕙都化成了一片茅草。

  为什么昔日的芳草啊,

  今天都变成了贱草萧艾?

  难道会有其他什么原因?

  总是没人喜好修洁的危害。

  我本以为兰可以依靠,

  结果是华而不实外秀内空。

  遗弃了它的美质追随流俗,

  还苟且得以列入众芳之中。

  椒专为佞邪而傲慢无礼,

  榝又企图填满那个香囊。

  既然拚命钻营以求得逞,

  又怎么能够散发芬芳!

  固然时俗都是随波逐流,

  又有什么会没有转变消退?

  看看椒与兰都是那样,

  又何况揭车与江离之辈。

  想来只有我的玉佩最可贵,

  任其美质历经这种种患难。

  香喷喷的气息难以亏损,

  清香一片到如今仍未消减。

  调整玉佩銮铃的声响自娱,

  姑且漫游闲荡寻求好女。

  趁着我的佩饰正繁盛艳丽,

  上下巡回察看地面天宇。

  赏析

  第八段。屈原在极度苦痛的复杂的矛盾心情中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即去和留的问题而加以分析。战国时代,是中国大一统局面出现的前夕,当时所谓士,为了实现其理想,政治活动的范围并不限于本国。求谋个人功名富贵的“朝秦暮楚”的苏秦、张仪之徒固不用说,就是儒家的大师孟轲也是终身过着“革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的生活。荀卿则以赵人终老于齐。法家的韩非、李斯也都不是为故国效力。以屈原所具备的卓越才能,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下,当他在政治上受到一次又一次的打击,理想不可能在本国实现的时候,考虑到去留的问题是非常自然的。这一段分三个部分:首先是问卜于灵氛,接着取决于巫咸。巫咸和灵氛对同一问题的看法所得出的两种不同的结论,再一次地引导屈原把楚国的现实和自己的处境作了更深入的分析。他指出问题的症结是在于整个环境的日益恶化。尽管自己能坚持理想,决不动摇;但留下来,希望又在哪里呢?结果,灵氛的劝告在他的思想上取得了暂时的优势;于是他就冲破了楚国的范围,进入了“周流上下”,“浮游求女”的另一幻境。

大家都在看

儒家十三经之《周礼》简介

儒家十三经之《周礼》简介

《周礼》是儒家经典,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今从其思想内容分析,则说明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融合道、法、阴阳等家思想,与春秋孔子时思想发生极大变化。《周礼》所涉及之内容...

古文典籍 136 阅读

楚辞内容简介

楚辞内容简介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

古文典籍 249 阅读

前赤壁赋

前赤壁赋

创作背景 《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元丰二年(1079年),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遭御史弹劾,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因写下《湖州谢上表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几经重...

古文典籍 247 阅读

了凡四训简介

了凡四训简介

了凡四训简介 《了凡四训》,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教育书籍。作者为明代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作于六十九岁,全文分四个部分。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

古文典籍 152 阅读

《论语》简介

《论语》简介

《论语》 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共四十卷,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源于此,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与墨家对立)创始人...

古文典籍 203 阅读

乐府诗集简介

乐府诗集简介

乐府诗集简介 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南北朝也有乐府机关。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歌词的来源有二:一部分是文人专门作的;一部分是从民间收集的。后来,人们将乐...

古文典籍 187 阅读

《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原文/译文/赏析

《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原文/译文/赏析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

经部 2415 阅读

陋室铭

陋室铭

简介: 本篇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古文典籍 269 阅读

后赤壁赋

后赤壁赋

简介: 本文是《前赤壁赋》的姐妹篇。全文以叙事写景为主,主要写江岸上的活动,具有诗情画意。孟冬赤壁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山水特征,得到了生动、逼真的反映。 〔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

古文典籍 140 阅读

《诗经·国风·周南》葛覃 原文/译文/赏析

《诗经·国风·周南》葛覃 原文/译文/赏析

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是刈是劐,为纟希为纟谷,服之无肄。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薄污我私, 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注释 ①葛...

经部 366 阅读

《大学》简介

《大学》简介

《大学》概述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至于《大学》的...

古文典籍 155 阅读

《中庸》简介

《中庸》简介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

古文典籍 357 阅读

《古文观止》简介

《古文观止》简介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除本书外,二吴还细著了《纲鉴易知录》。《古文观止》由清代吴兴祚审定并作序...

古文典籍 370 阅读

山海经简介

山海经简介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据说原共22篇,约32650字。分为《山经》和《海经》两个大的部分,是一部富有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4篇、《大荒经》5篇。《汉书艺文志》载此书时作...

古文典籍 275 阅读

《荀子》名言

《荀子》名言

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天论》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不登高山,不知天...

国学赏析 1754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