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版《辞海》收录薛氏25例,《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薛氏224例,《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收录285例。薛姓的历史名人战国时宋国有薛居州;汉代有隐士薛公,又有薛宣,郯人,长安令;隋代有著名文学家薛道衡;唐代有名将薛仁贵,龙门人,封平阳郡公,宰相薛元超,著名女诗人薛涛;宋代有宰相薛绍彭,又有薛居正,监修《五代史》;明代有薛王宣,河津人,理学家。
从西汉开始,薛氏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至唐千余年,长盛不衰,历代被封为王、公、侯爵的17人,县伯、子、男爵的5人,任朝廷文官宰相的3人,各部尚书、侍郎、御史的68人;武官任大将军的6人,任将军的9人;地方封疆大吏中任总管、节度使的15人,任州刺吏、郡太守的83人,任州、郡副职文武官员43人。其中著名人物有后魏镇南将军、河东康王薛安都;隋末西秦霸王薛举;唐初四大书画家之一的薛稷,唐右威大将军兼安东都护平阳郡公薛礼(又名薛仁贵),薛礼战胜九姓突厥于天山,军中有“将军三箭定天山之歌”,妇孺皆知。薛礼征东,曾路过枣庄开发区石沟营村,此村即是薛礼路过扎营之地。宋司空《五代史》监修薛居正,宋学者官至大理正的薛季宣;明医学家薛立斋;清总理衙门大臣薛焕,清出使英法比意四国大臣薛福成,清刑部尚书薛允升;当代教育家薛迅,政治家薛子正,艺术家薛觉先等人,都是影响较大的薛姓名人。
名门望族
1、江苏无锡河东薛氏
在民国期间,“一门四博士”为乡民津津乐道。薛光鄂、薛光琦、薛光钊、薛光钺四兄弟分别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和日本早稻田大学,回国后分别出任国民政府检察院首席检察官、教育部次长、中央大学教授、江苏省长公署参议。
新中国成立后,“两院四院士”又使这方故土流光溢彩。中国科学院院士薛暮桥、薛禹群,中国工程学院院士薛禹胜,在我国科技经济领域作出了重大贡献。更重要的是,这里走出了中国两位著名的经济学家孙冶芳、薛暮桥这对叔伯兄弟,被誉为经济学家的摇篮。
另外还有被誉为“国手神刀”的微雕工艺美术大师薛佛影,著名国画家秦古柳,著名医学专家薛邦祺,女性教育家薛正;有中国消防器材的创始人薛震祥,原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薛禹谷等。
据初步统计,二十世纪以来礼舍走出了120位各界精英,按境内人口计算:平均每30人中就走出一位副教授以上的专家学者,因而礼舍被称作“教授村”。
2、山西薛氏(河东汾阴)家族
山西河东汾阴薛氏,源于山东薛城,迁自巴蜀郡守;兴于北魏,盛于隋唐;五代式微,北宋再现;元明及清,仕宦接踵。天下望族,薛氏隆宗。北魏立河东郡姓,初唐列关中郡姓;盛唐为八大豪门,后裔乃皇亲国戚。入相者4人:薛元超、薛稷、薛纳、薛贻矩;封公爵者42人;任尚书及赠尚书者28人;授侍郎者29人;任大将及节度使、总督、太守、刺史、太守者200人;地方官员600人;唐宋进士及第者数百人。仅万荣薛氏唐宋进士47人,薛氏南祖薛推后裔薛令之是大唐福建第一位进士,开蛮闽文化之先河。其后裔迁徙温州的薛氏唐宋进士达112人。河东三凤,永嘉学派,正是这两支薛氏贤达名人所创造的文化辉煌。
汾阴薛氏家族文化的形成和演化经历了自溪仲车正文化、唐宋两朝,荣河薛氏进士及第名单:唐朝16名——薛播、薛稷、薛存诚、薛延老、薛处、薛彦辅、薛彦国、薛彦伟、薛彦云、薛縂、薛公达、薛庶、薛蒙、薛放、薛保逊、薛韪;宋朝2名:薛映、薛南。唐朝进士中,有七兄弟进士及第者;有祖孙三世进士及第者。
知名人物
薛举
河东汾阴(今山西省万荣)人,隋大业三年(公元617年)曾与其子仁果举兵,自称西秦霸王,据陇西之地,率众三十万,不久称帝,迁都天水。后其子继位,兵败降唐。
薛稷
蒲州汾阴人,唐朝大臣、书画家。曾官至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善画人物、鸟兽,画鹤尤为生动,时称一绝,他的书法与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并称“唐初四大家”。
薛涛
字洪度(770-832),一作宏度,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人,唐代女诗人,姿容美艳,性敏慧,8岁能诗,洞晓音律,多才艺,声名倾动一时。父早亡,沦为歌妓。善歌舞、工诗词,曾创制深红小笺写诗,人称薛涛笺。明人辑有《薛涛诗》。
薛雪
字生白,吴县(今江苏省苏州)人,清代医学家,其医术与同郡叶天士齐名,各有心得,不相上下。他的主要著作有《医经原旨》6卷等。《湿热论》是他对湿热病探索研究的力作,具有真知灼见,全书不逾万言,但对于湿热病“感之轻重浅深,治之表里先后,条分缕析,深切详明”。他的《湿热论》与叶桂的《温热论》,可以说是阐发湿热、温热病的姊妹篇。
薛道衡
隋代诗人。字玄卿(540-609),河东汾阴(今山西省万荣)人。历仕北齐、北周。隋朝建立后,任内史侍郎,加开府仪同三司。炀帝时,出为番州刺史,改任司隶大夫。后为炀帝所杀。薛道衡少孤,好学。13岁时,作《国侨赞》,颇有思致,见者奇之。北齐武平年间,以主客郎接待南朝陈使者傅縡。赠诗五十韵,道衡和之,南北称美,当时著名文人魏收说:“傅縡所谓以蚓投鱼耳。”他和卢思道齐名,在隋代诗人中艺术成就最高。有集30卷,已佚。今存《薛司隶集》1卷。《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录存其诗20余首,《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录存其文8篇。事迹见《隋书》、《北史》本传。
薛大鼎
汾阴人,唐代良吏,曾担任沧州刺史,开通无棣渠直达大海,被誉为铛脚刺史。永徽中升任行荆大都督长史。
薛礼
(614——683年3月24日)字仁贵,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人,唐朝名将,骁勇善战,善于骑射,道教传其为白虎星君下凡。他东征“白衣驰敌阵”,大败高丽;西征“三箭定天山”,镇住突厥。对巩固唐王朝的边疆有很大贡献。薛仁贵的故事广为民间流传,元代戏剧家张国宾写《薛仁贵衣锦还乡》杂剧。清代无名氏著有通俗小说《薛仁贵征东》(《唐薛家府传》)。
薛讷
唐朝名将、左武卫大将军薛仁贵之子;则天时为摄左武威卫将军、安东道经略,幽州镇守经略节度大使;节度使之名从薛讷始;玄宗时任薛讷左羽林军大将军。
薛钰
字温如,唐河中府宝鼎县人,中唐时代名吏。《新唐书·薛珏传》称其:刚严,晓法治。提出选择官吏时应:求良吏不可兼贵以文学,宜以圣君爱人之本为心。他死后,朝廷废朝一日,赠工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