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傅的觉可真沉,翻了好几次身都没有醒,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才睁开眼睛坐了起来。
鲁班走上前,跪在地当心,说:“老师傅呀,徒弟今天拜上门,请求师傅能收我学艺。”
老师傅问:“你叫什么名字啊?从哪儿来的?”
鲁班回答:“我叫鲁班,从一万里地外鲁家湾来的。”
老师傅又向:“学艺为什么来找我呀!”
“因为你是木匠的祖师!”鲁班回答得很干脆。
老师傅停了一下,说:“我要考问你一下,答对了我就把你收下;回答不对可别怪师傅不收你,怎样来的还怎样回去。”
鲁班的心跳了一下,说:“如果今天回答不上来,明天来回答;哪天回答上来,哪天让师傅收留!”
老师傅说:“普普通通的三间房子,几根大柁几根二柁?多少根檩(Lǐn)子(屋上托住椽子的横木)多少根椽(Chuán)子(放在檩上架着屋顶的木条)?”
鲁班张口就答:“普普通通的三间房子,三根大柁,三根二柁,大小二十根檩子,一百根椽子。五岁的时候我就数过它。”
老师傅把头轻轻地点了一下,接着问:“一件技艺,有的人三个月就能学去,有的人得三年才能学去,三个月和三年都扎根在哪里?”
鲁班想了想回答:“三个月学去的手艺,扎根在眼睛里;三年学去的手艺,扎根在心里。”
老师傅又轻轻地点了一下头,接着提出第三个问题:
“一个木匠师傅教好了两个徒弟,大徒弟的一把斧子,挣下了一座金山;二徒弟的一把斧子,在人们的心里刻下了一个名字。如果你学好了手艺,跟哪个徒弟学?”
鲁班马上回答:“跟第二个学。”
老师傅不再问了,“好吧,既然你都回答了上来,我就得把你收下。不过可有一件,要向我学艺就得使用我的‘家把什’,我已经有五百年没使唤这些玩艺儿了,你拿过去修理修理吧!”
鲁班站起身来,把盛“家把什”的木箱放到磨刀石旁,一样样地拿了出来。这时候他才仔细地看清:斧子长了牙,长锯连一个齿都没有留下,两把凿子又弯又秃,长满了锈。鲁班连一口气都没有喘,挽起袖子便磨了起来。白天磨,晚上磨,膀子磨酸了,两手磨起了血泡,又高又厚的磨刀石,磨得象一道弯弯的月牙。鲁班磨了七天七夜,斧子磨利了,长锯磨出了尖齿,凿子也磨出刃了,所有的“家把什”都磨得又快又光又亮。鲁班一样样地送给老师傅看了;老师傅看完了只是点了点头,连一句“行”或是“不行”的话都没有说。
“为了试试你磨的这把锯,要你把门前那棵大树锯倒,它已经生长五百年了。”
鲁班扛着锯走到大树下,大树可真粗,两只胳膊没抱住,往上一瞅,呀!树尖都快要顶天了。鲁班坐在大树下锯起大树来,足足地锯了十二个白天十二个黑夜,才把大树锯倒。鲁班扛着大锯进屋去见师傅。
老师傅又吩咐说:“为了试试你磨的这把斧子,要你把这棵大树砍成一只大柁。要它光得不留下一根毛刺儿,圆得象十五的月亮。”
鲁班转过身提着斧子就出去了。一斧子砍去大树的枝丫,削去了树疤,足足地砍了十二个白天十二个黑夜,才把一根大柁砍好,他提起斧子进屋去见师傅。
老师傅接着又吩咐:“还不行,为了试试你磨的凿子,要你把大柁凿出二千四百个眼子:六百个方的,六百个圆的,六百个三楞的,六百个扁的。”
鲁班提起凿子便凿了起来,只见一阵阵木花乱飞,他越凿越有劲儿。足足地凿了十二个白天十二个黑夜,二千四百个眼子凿好了,鲁班提着凿子又去见师傅。
这回老师傅可高兴了。他离开花藤椅子,接下鲁班手里的凿子,揩去了鲁班脸上的汗珠,夸奖说:“好孩子,什么也难不倒你,我一定把我全部的技艺都传授给你:”说完便把鲁班领到西间屋里去。一进屋,鲁班的眼睛就睁大了,眼神也不够用了。原来这间屋子里摆了好多的模型,里面有各式各样的楼阁桥塔、椅凳箱柜,制造得都特别的精致。老师傅笑着说:“你就一个个地拆下来再安上,每一件模型都要拆下一遍,安上一遍;拆安好了,你的手艺也就学好了。你自己就专心地学吧,我不在你的身边唠叨了。”老师傅说完就走了出去。
鲁班拿起模型,翻过来看掉过去看,拿在手里不舍得放下。老师傅让拆安一遍,他拆安了三遍。每天只见他进屋不见他出屋。饭放凉了顾不得吃;胳膊腿累乏了,顾不得伸一伸。每天老师傅睡觉前来看看,鲁班在房子里拆安;睡觉醒来看看,鲁班还是在房子里拆安。当老师傅催促他睡觉的时候,他只是“嗯嗯”地信口回答,可是拿在手里的模型却不放下。
就这样,鲁班苦学了三年,手艺学成了。老师傅为了试试他学的如何,便把全部的模型都毁掉,鲁班凭着牢固的记忆,一样样地又重新给做了出来。老师傅又提出好多新的样式让他制做,鲁班细心地一琢磨,也能很快地按着老师傅的要求做出来。老师傅很满意。
一天,老师傅把鲁班叫来,难分难舍地说:“徒儿,三年过去了,你的手艺也学好了,今天该下山了!”
鲁班一听,心一下子就凉了半截,说:“那不行,我的手艺还没有学成,我还要再学三年呢!”
老师傅笑了。“以后你自己学吧,今天说什么你也得下山!”徒弟要走了,师傅送给徒弟点什么东西呢?老师傅想了想说:“你磨的斧子、长锯、凿子就送给你用吧!”
鲁班呆呆地瞅着师傅,哭了:“穷徒弟留给师傅点什么东西呢!”
老师一听又噗哧地笑了:“师傅什么也不要你的,只要你不丢了师傅的名声就够了。”
鲁班含着眼泪拜别了师傅,下山了。
鲁班回来的路上,没有找到指路的老奶奶、渡河的渔家大哥和赐刀跨山的老樵夫。为了报答他们的恩情,鲁班在终南山下盖了一座大庙,在大河上修了一座大桥,在第一次跨过的高山上造字一座大塔。据说这些东西直到今天还有哪。
鲁班回到家,拜见了爹妈,拿着师傅赐给的斧子,记着师傅的嘱咐,给人们做了很多的好事,留下了很多动人的故事。后世人尊称他为木匠的祖师。(琐辰 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