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至今,每个姓氏都有很多历史名人,他们因自身的成就名垂后世,更是让同姓后人敬仰骄傲。
今天一起走进严姓的历史名人:
严 遂:战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史载其初仕韩国,因与韩相侠累结仇,遂投齐。
严君疾一般指樗里疾。樗里疾(?―前300年),又称樗里子、严君疾,是战国中期秦国宗室、将领,秦孝公庶子,秦惠文王异母弟,其母为韩国人。因足智多谋,绰号“智囊”,被后世堪舆家尊之为“樗里先师”。曾辅佐秦惠王、秦武王、秦昭王等秦国君主。樗里子名叫疾。因居樗里(一说楮里,今陕西渭南)而称樗里子。其后他任庶长(大良造的幕僚辅官),被称为庶长疾。后来他被封于蜀郡严道县(今四川省荥经县严道镇),号严君,人称严君疾。后人以采邑为姓,故此也被视为严姓其中一个根源。
严忌(约前188-前105) 西汉初期辞赋家。本姓庄,东汉时因避明帝刘庄讳,改为严,后世遂称严忌。严忌少时与司马相如等俱好辞赋,以文才和善辩闻名于时。
严不识,汉初将军,秦朝泗水郡沛县(今江苏沛县)人,助刘邦定天下。特别以击黥布功。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被封为武强侯(武强侯国在今河北省武强县李家城、吴家城村址处)。
严助(?—前122年),本名庄助,西汉人,西汉中期会稽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严忌之子,也有人说他是严忌的族子。严助是著名辞赋家。他在汉武帝时任中大夫,其后任会稽太守,在太守任上,并未有出色政绩。建元三年,闽越兵围东瓯,东瓯向汉朝告急,太尉田蚡力主不救,严助和他辩论并取得上风,汉武帝最终出兵援救。严助与朱买臣、淮南王刘安交好,而刘安谋反,严助受御史张汤指控,牵连而诛。
严延年,生卒年不详,字次卿,东海下邳(今江苏睢宁)人,西汉酷吏。少习法律,初任郡吏。后历任御史属官、侍御史、御史掾、好畤县令、长史、涿郡太守等职。严延年执法严峻、苛刻、残暴,后因遭人弹劾举报,以诽谤朝政之罪,处于弃市刑罚。
严彭祖,字公子,西汉东海下邳(今江苏睢宁县古邳镇)人。严彭祖与颜安乐同学于眭孟习《春秋公羊传》,其后有《春秋公羊传》严氏学及颜氏学。宣帝时,他被立为博士。其后任河南郡太守、太子太傅等职,为人廉直不事权贵。严延年次弟,官至河南东郡太守,入为左冯翊,迁太子太傅。
严佛调,又称严浮调。为文献所见之我国最早的出家人。下邳(江苏睢宁古邳镇)人,生卒年不详。幼年颖悟,敏而好学,信慧自然,遂出家修道。据《开元释教录》卷一所述,师于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与安息国优婆塞都尉安玄共译《法镜经》二卷、《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一卷,师任笔受。中平五年(188),在洛阳译出《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等书,此外,又撰有《沙弥十慧章句》一书。
严君平又称庄君平,公元前86年——公元10年,西汉晚期道家学者,思想家。名遵,字君平(东汉班固著《汉书》,因避汉明帝刘庄讳,改写为严君平),蜀郡成都市人。好黄老,汉成帝(前32——前7年在位)时隐居成都市井中,以卜筮为业(以占卜耆龟给人看相),“因势导之以善”,宣扬老子道德经,以惠众人。归隐后著述、设馆授徒于郫县平乐山宣讲《老子》、《庄子》,并在此山上写出了“王莽服诛,光武中兴”的预言,提前20多年预测了“王莽篡权”和“光武中兴”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培养出了得意弟子扬雄,依老子哲学思想,严周著书十余万言写出了一生最重要的几部黄老著作—— 著有《老子注》二卷、《老子指归》十四卷(注与指归本为一书被后人拆分)、《易经骨髓》,使李耳(老子)的道家学说,更加系统条理化,得以发扬光大。《指归》的道论与哲学思想为扬雄、王弼、成玄英等人所继承,成为魏晋玄学所提出的“贵无”、“自然为本”的本体论与重玄学的萌芽。91岁去逝后也埋葬于郫县平乐山。明清时期因疑古派质疑前书已佚,后者今仅存7卷。
严 遵: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西汉哲学家。好老庄,精《大易》,遵从老子有生于无的思想,认为虚无是世界的本原,隐居不仕,以卜筮为生。著《老子指归》。
严畯(生卒年不详),字曼才,彭城(治今江苏徐州)人,三国时期孙吴官员、学者。性情忠厚,待人以诚。
严颜,东汉末年武将,初为刘璋部下,担任巴郡太守。建安十九年,刘备进攻江州,严颜战败被俘,张飞对严颜说:“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严颜回答说:“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也!”,张飞生气,命左右将严颜牵去砍头,严颜表情不变地说:“砍头便砍头,何为怒邪!”张飞敬佩严颜的勇气,遂释放严颜并以严颜为宾客,之后的事迹不在正史中出现。
严植之,男,生于宋孝武帝大明元年(公元457年),出生于秭归建平,即今茅坪镇。是齐、梁时学者。
严 光:字子陵,会稽郡余姚(今属浙江)人。少曾与光武帝刘秀游学,有高名。后秀称帝,欲召光为谏议大夫,光隐姓埋名于浙江富春山,以垂钓自娱。
严善思,以字行。同州朝邑人也。少以学涉知名,尤善天文历数及卜相之术。初应消声幽薮科举擢第。武则天时为监察严善思善思馔,开元十七年卒,年八十五。